学术会议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rade, Finance and FDI在朗润园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09-03 12:45 来源:

2019年8月29日至30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 Peking University)和斯德哥尔摩中国经济研究所(Stockholm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合办的会议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rade, Finance and FDI在朗润园成功举办。来自瑞典、德国、澳大利亚及中国各高校的演讲嘉宾在贸易、财政和FDI等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

8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热烈欢迎各国教授学者的到来,并指出本届研讨会已是举办的第12年,非常希望本次会议能成为大家深入探讨中国经济问题的平台。随后,斯德哥尔摩中国经济研究所的Anders C. Johansson教授也对参会嘉宾和学者表达了感谢,并开始了本会议的探讨。

中国招商局集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曲保智带来本届会议的第一个政策议题。本报告以“Current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y and Performance”为题,介绍了中国招商局集团在近年来的业务情况,并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港口吞吐量的异质性影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教授分享了题为“Trade and Innovation: The Role of Scale Effects and Competition Effects ”的学术论文,该文从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两个角度分解了国际贸易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文章发现,贸易带来的规模效应对企业创新有正面的影响,而竞争效应的影响则具有异质性。当企业能够通过创新来“规避竞争”的时候,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对企业创新有积极的影响。来自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RIETI)的Hongyong Zhang教授做了题为“The Impact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on Japa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的报告,利用日本跨国公司的详细数据,发现中美贸易战对日本相关跨国企业的贸易量和市场价值都产生了负面的冲击,从而验证了中美贸易战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传输效应。北京大学新结构中心的徐铭梽教授分享了题为“Trade Shocks and Chinese Students in U.S. Higher Education”的学术论文,实证检验了中美贸易对中国赴美留学生的影响,发现中美商品贸易顺差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收入、尤其对美国公立高校有更大的影响。 

当天下午,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的Hanwei Huang教授的文章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etition, and Firm Heterogeneity”,从模型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异质性是如何形成中国的比较优势。文章发现,在比较劣势的行业内,当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的出口参与、出口产品范围等都会随着企业的劳动强度而做系统性的调整,从而内生调整了先前的比较优势。 南开大学Kecen Jing教授的论文“Expressways, Market Acces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分析了中国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如何推动县级市场的发展和产业建设。文章发现,市场准入的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的资本积累,增加了企业数量,并且这种效应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影响更大、对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影响更大。来自西澳大学商学院的Yanrui Wu教授分享了题为“Cultural Divers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a”的论文,从模型和实证角度刻画了文化多样性对吸引FDI的负面影响;然而,文化多样性与对FDI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对FDI的负面影响会逐渐消失,甚至转化为积极的影响。来自University Paderborn的Nico Stöckman教授分享了题为“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by capital arbitrage models: The loss of their validity and China's special case”的报告,指出利率波动对吸引FDI的负面影响,并指出长期利率管理的重要性。北京大学新结构中心的王歆教授的文章 “Dynamic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则刻画了FDI对劳动力技能溢出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动态影响。

30日上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Xifang Sun教授做了题为“Do state-owned banks follow SOEs: Evidence from bank branching behavior in China”的报告,发现中国国有银行在选择分支地址时更倾向于跟随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在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城市更容易扩张。济南大学的Jie Li教授的文章“Does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ffect export quality? Evidence from a property law enactment”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预测产权保护将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激励企业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产权保护法确实显著提高了有形资产较多的企业的出口质量,这种效应对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更加明显,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济南大学的Lijuan Yin教授的研究“Trad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Subsidies”,对2002年到2006年的中国制造业生产补贴进行了评估,发现补贴比列的增加导致每单位产品产品价格的下降,文章基于这一实证结果,进一步构建了中国制造业目的地价格指数的反事实比例变化。来自University of Göttingen的Feicheng Wang教授分享了题为“Gender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China”的报告,探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对男女性就业的影响。文章发现,降低进口关税显著缩小了性别就业差距,这种效应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更加明显。

8月30日中午,研讨会圆满结束。此次会议获得国内外参会者的一致好评。Anders C. Johansson教授表示下一届会议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对明年的会议表示了殷切的期待!

分享到: